老女姑大名叫赵玉莲,应县65届高中毕业,她天生丽质,多姿多彩,学过武术,练过太极,排演过文艺节目。是我村中才女,文革前唯一的老牌女高中生,后来成为一名初中教师。当年老女姑有文化,有气质,身材窈窕的淑女,乡亲们心目中的女神,要找的夫婿,一定是一位高大帅气的干部或军官。
然安姑夫因父亲病故辍学,小学还沒有毕业,随后就参了军。而身高只有一米六的安姑夫,是从部队转业回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司机。老女姑找上安姑夫真有点林妹妹配武大郎的感觉。
我与安姑夫既是写作文友,又是书法知音,因此了解到安姑夫,人人不大,然而浑身上下全是艺术细胞。他的书房设在地下室,安姑夫一有空就去坚持练习书法,他没有经过专业临帖学习,但是他的书法写出来给人有种端庄大气,笔法苍劲,力透纸背的感觉。尤为他写的行楷字体,笔道流畅,行笔巧妙,沒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动作。在老干局举办的《2023国庆地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我是从深圳才接触到写地书,而安姑夫在我之前就在祇园广场写地书了。他是应县第一个写地书人,后来在他的带动与辅导下,祇园广场出现了一大批学习写地书人。
2017年秋,马进刚主任让我找几个会写地书人,到乌兰察布市参加全国地书大赛,我又把这个任务委托给安姑夫,他找了赵治禄县长,乔振国局长。于是,我们五人一行前去参加比赛。赛事期间,马主任是组织者,乔局长是带队人,赵县长与我是获奖者,安姑夫啥也不是。而他不计得失,沒半点怨言,始终跑前跑后的象个勤务员,怡然自得,自得其乐。
一度时期,书画界开会,有时因派系的作怪,不通知他,“心里无私天地宽”,为了追求艺术,不论邀请他不邀请他,只要他知道了,他都去参加。安姑夫为人正派,不卑不亢,说话坦诚,主持公道。曾文联下设的《老年书画协会》“王秘长”势利眼,弄下十几个省级“老年书画证书”指标,大多安排给了一些有小权小势的人,甚至初学书画者。安姑夫看的很不公平,直言道:“你们怎么不考虑人家杨天存、赵第顺这些书画造诣颇深的老人伙呢?”原来这个“书画证书”还有个先提条件,必须有汽车,因为我俩沒“车”。只听过如今娶媳妇要房、要车,哪知办个“书画证”也要“车”,真令人匪夷所思啊!
安姑夫虽然文化程度不高,经过刻苦勤奋努力学习,他个人修养也不断提高,学会写作,常用自己写的诗词来抒发感情。他写的诗文全是正能量的,《塔乡儿女》、《应县文艺》每期都争先刊载他的文章与诗歌。
桃杏绽蕾草露芽。
他写的诗词语言通俗,非常接地气,质朴、自然,宛如家常话,有感于日常事理真谛。《安喜顺诗歌选》第一集已出版,很受人们欢迎。
安姑夫还是《塔乡戏友会》负责人之一,经常组织戏友们在祇园广场固定演出,给老年票友们带来无限乐趣。他是个音乐高手,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尤以二胡拉的最精彩。我也是个戏迷,经常去公园看他们的演出,安姑夫总是个跑龙套碾边的人,敲敲梆子,拍拍铙钹,打打小锣,啥忙做啥,甘当绿叶,从来不去特意表现自己。他有强烈的集体合作意识,在冷场的间隙,其他演员想歇会儿,他就登上舞台,一出晋剧《包公审陈士美》唱段:“包龙图打坐到大堂上,尊一声附马爷你细听端详……”他喊的黑头子角色,声音洪亮,韵味十足,气贯长虹,观众一片合彩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