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写作指导 > 文章

王俊成——《看图写话》如何教?

时间:2017-06-20    点击: 次    来源:本站    作者:王俊成 - 小 + 大

从多年教学经验来看,第一学段“看图写话”练习时学生比较完全容易出现观察顺序随意、观察重点不突出、细节凸显困难、偏离图意东拼西凑等现象,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就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们进行观察顺序、观察方法、思维想象、口语表达等方面的指导。但有时处理不好方法与表达的关系就比较容易陷入说教的泥沼,而脱离了语言实践的轨道,我在实践中探索了几种切实有效的指导方法,能让“看图写话”扎实而又灵动起来。

一、看图写话与句式仿写相结合

低年级的学生受阅读积累量的限制,即使有序观察了,写话时也会显得很无序,而句式就像是串起画面内容的一根线,让表达显得更加清晰而生动。

例如S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五办小小手抄报提示写的写,抄的抄,画的画。教学时适时地引导学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就可以生动有序地写出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团结一心做好的手抄报。

S版二年级下册《曹冲称象》这课时,教学让学生叙述称象的过程时,引导学生用顺序词:“先……再……然后……”这样的句式。是叙述有条理,更生动。

二、看图写话与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1、看图写话与课文学习相结合。

语文教材图文结合,活泼生动,利用课文插图进行看图写话练习是一种言文意兼得的好办法,不仅利于学生读懂课文,而且在学生图文对应的观察与朗读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观察与表达的方法。

1)“有呼有应”写对话

教材中不乏插图,当插图中有多个人物出现的时候,不妨在阅读教学中适当穿插“看图写对话”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写对话还是有讲究的:首先,要让人物的对话符合画面中的情景;其次,要让人物的对话注意有呼有应,一个说,另一个接,不然就不能形成对话。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说“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延伸到“看图写话”的对话描写,就是要做到“有呼有应”。

如《丑小鸭》(S版一年级下册)一文以叙述的角度介绍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文中共有三幅插图,分别是“丑小鸭出生”“丑小鸭离家出走”“丑小鸭变天鹅”。其中,第一幅图中除了丑小鸭,还有鸭妈妈和其他小鸭子;第二幅中除了丑小鸭,还有养鸭的小姑娘、公鸡和其他小鸭子。鸭妈妈不会欺负丑小鸭,而其他动物都在欺负丑小鸭,对于此的描写,作者运用了许多动作,如“咬”“啄”“讥笑”“追赶”等等,但是全文没有一句是语言描写,就连丑小鸭自己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因此,就第一和第二幅插图,教师在课堂上可穿插“根据插图写对话”的练习。

如第一幅插图,有学生写道——

丑小鸭从蛋里钻出来,看见鸭妈妈,就叫:“妈妈!妈妈!”

一只小鸭子听见了,大叫起来:“大家快来看,这里有一只小鸭子,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真难看!”

一群小鸭子跑了过来,说:“真的是这样啊!我们叫它‘丑小鸭’吧!”

鸭妈妈拍拍翅膀,连忙说道:“你们不能这样欺负小弟弟呀!”

如《小英雄王二小》(S版一年级下册)一文叙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故事。文中共有五副插图,分别是“王二小放羊”“敌人让他带路”“王二小带路”“敌人走进埋伏圈,王二小被杀害”“八路军消灭敌人”全文应用了叙述性语言,没有语言描写。所以就在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教师在课堂上可穿插“根据插图写对话”的练习。

如第三幅图,有的学生写道——

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

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

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再如:《不用嗓子的歌手》(S版二年级上册)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以小黄莺找歌手为线索,以对话为主要形式,介绍了小动物有趣的发声方式,富有童真童趣,适合分角色朗读课文。课文配有四幅图。第一幅是小黄莺飞到花丛边看到小蜜蜂唱歌的情景;第二幅是小黄莺飞到稻田边看到小青蛙唱歌的情景;第三幅是小黄莺飞到密林里边看到蝉唱歌的情景;第四幅是合唱队演出时的欢快有趣的场面。四幅画面分别对应课文2——5自然段。可第四自然段与第二第三段不一样,第四自然段以叙述的形式写的,我们不妨让学生仿照二三自然段的语言描写来添加小黄莺与蝉的对话。

有的学生写道——

小黄莺称赞说:“你的嗓音真细!“

蝉笑了起来:“哈哈!你说错了。我是靠肚子上的两片有弹性的透明薄膜震动发声的,不是用嗓子。”

2)“有主有次”写动作

看到一幅图,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本能,那就是关注“这是谁(什么)?他(她、它)在干什么?”因此,第一学段的学生要学会用一两句话简单描述图画的内容,是看图写话的重点,而非难点,难点是看图写话的“完整性”。利用课文插图“有主有次写动作”的练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所谓的“主”,即主动作,这个很多孩子都能发现;但是还有许多“次”,即伴随主动作而前后存在的其他动作,这个就需要教师引导或学生相互提醒,以便帮助学生能更全面地看懂图,写出较完整的小故事。

如《聪明的小白兔》(S版一年级上册),课文有三幅插图,即“兔兄弟搬运南瓜很吃力”“小白兔受到小猴子的车轮的启示”“兔兄弟用车轮滚动的办法把南瓜运回家”。文中没有对这三幅插图的三个“主动作”展开具体的描写,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渗透一个“补写”环节,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幅插图,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

“兔兄弟用车轮滚动的办法把南瓜运回家”,有学生写道——

小兔用力地把南瓜竖起来,一边走一边推着南瓜,南瓜像车轮一样滚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到家了。看着这些南瓜,他们笑得可开心了!

再如《清清的溪水》(S版二年级上册)课文有两副插图:一副是大象和棕熊比赛拔树的情景,对应课文三自然段内容;另一幅是大象和棕熊在小兔的教育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把一棵棵树栽好,对应课文第十自然段的内容。文中没有对第一幅插图的动作展开描写,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渗透一个大象和棕熊的动作描写,让他们的动作描写来突出拔树对环境的危害。

“大象和棕熊比赛拔树的情景”有学生写道——

只见棕熊用前爪抓住树根使劲往后一靠一棵树被拔起,大象也用他的长鼻子卷住一颗比较粗树的树根,一下只连根拔起,就这样,一棵棵树躺在了地上,泥土随着流到了小溪。

3)“有动有静”写神态

所谓“有动有静”是相对而言的,其中“动”,指的是神态要有变化,往往表现在主人公上,随着故事的发展,神态也发生着变化;所谓“静”,是相对于“动”而言的,往往表现在配角上,即便是相同的神态也尽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可适时推荐一些词语,供学生选择,以降低语用的难度。

如《毽子变乖了》(S版一年级下册),课文共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是“老师表演踢毽子给我们看,毽子在老师的脚上美妙地飞舞着。旁边站着几位小朋友,认真看着老师踢毽子。其中戴帽子的小男孩好像正数着数呢!”“第二幅图画的是“几位小朋友正在认真的练习踢毽子。”这两幅图都没有神态描写,教师可引导学生补写。

如体现神态的“静”——

我两只眼睛聚精会神的看着,静静地想:我要像老师那样,该多好呀!

如体现神态的“动”——

我张大嘴巴,羡慕地说:“老师你踢得真好!”

小华瞪大眼睛,高兴地说“老师好棒!”

小明认真的数着数:“一、二、三……”

再如:S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二能说会道《我也有爱心》中四幅图,分别表现的主题是“照顾生病的妈妈”“给小鸟造房子”“为同学打伞遮雨”“扶盲人叔叔过马路”,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写上神态描写。

如第一幅图体现神态的“静”——

我悄悄地看着妈妈,看她有什么需要,我就及时去帮助他。

如体现神态的“动”——

我一会儿给妈妈拿药,一会儿给妈妈取水。累的我直喘气,脸红彤彤的像一个大红苹果啦,但我心里高兴。

还有S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三能说会道《我们帮他想办法》中的一幅图明明跟妈妈到动物园去玩儿,动物园可真热闹呀!明明一会儿看猴子,一会儿看大象……突然,明明发现妈妈不在身边了,她急得哭了起来。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写明明的神态。

如体现神态的“动”——只见明明泪水顺着脸颊像断了线的珠子不住地往下流,我和妈妈连忙跑过去,问:“明明怎么啦?”明明一边哭一边说:“我找不到妈妈了。”我和妈妈安慰她:“没事,能找到的,我们一起到动物园广播室,让工作人员广播一下就能找到妈妈啦!”这时明明流满泪水的脸泛起了笑容。高兴得跳起来:“我可以找到妈妈啦!我可以找到妈妈啦!”

4)“有我有你”写心理

在进行看图写话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把自己的感受写进故事当中,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生动有趣。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说:“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关于心理活动的描写,要注意“有我有你”。所谓的“我”,就是主观的思考,需要孩子联系自我的经历及体验等主;所谓的“你”,就是客观的存在,写出来的心理活动要符合图画中的人物和情景。做到了“有我有你”,这样的心理活动才更真实,更能吸引读者。

S版一年级下册第八课《演一棵大树》,共两幅图。第一幅图是“老师让我演大树我不想,阿海知道后替我演”第二幅图是“表演节目那天,阿海演大树非常认真,我佩服他。”在教学时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思考,努力做到“有我还要有你”。第二幅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假如现在你就是文中“我”看到阿海表演那么认真你会怎么想?

有学生写道——

我惭愧地想:“阿海真善良!他虽然只演只是一种背景的一棵大树,他还演的那么认真,我不应该拒绝老师演大树。”

第二幅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假如现在你就是文中的啊嗨,你会怎么想?

有学生写道——

虽然大树只是一种背景,我也要演好,这是节目的一个环节,如果我演不好,会影响整个节目的。

再如S版二年级上册第22课《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共两幅图。第一幅图是“雄日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第二幅图是“雄日手捧空花捧去见国王。”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教学第一幅图时假如你是雄日在培育花种是怎么想的?在教学第二幅图是假如你手捧空花盆又怎么想的?

有学生写道——

雄日想:我一定培育出最美的鲜花,我要给种子施肥、浇水,松土……我一定做国王的继承人。

雄日想:别人都捧着鲜花来了,只有我的种子没发芽,我是空花盆,我做不了国王的继承人啦,但我精心培育的呀!不,我还是捧着空花盆上吧,即使杀头我也要诚实的说清事情的经过。

5)“有头有尾”写故事

看图写话,其实就是借助图画写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有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只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读的人才能读懂,并喜欢我们的故事。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说:“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有头有尾地写故事,就是达成“较完整”这一目标的结构特点。

如《小蝌蚪找妈妈》(S版一年级下册),课文共有六幅插图。当学生学完这一课,教师不妨利用这些插图,让学生改编故事。先请学生观察第一和最后一幅插图,猜猜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学生们居然创造出许多有趣的故事。

如有学生写《小蝌蚪找食物》——

(头)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着急地游来游去,因为他们饿了,不知道该吃什么。

(尾)又过了几天,青蛙妈妈告诉小青蛙们:“现在你们已经长大了,不用吃绿藻、嫩菜叶、面包屑了,可以吃苍蝇、蚊子和蝗虫……走,跟妈妈一起去捕捉害虫吧!”

再如:S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二的能说会道《聪明的小羊》共有三幅图。在教学时,让学生观察图片后,猜猜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学生能创造出很多的开头和结尾。

如有学生写——

(头)迷路的小羊被狼抓住。小羊吓得发抖,但它很聪明。小羊说:“狼伯伯,求求你,在吃掉我之前给我唱支歌吧。”

(尾)聪明的小羊沉着冷静,用智慧战胜了大灰狼。

在学习课文时,课始还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进行看图说话练习,再解读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将这幅图说得如此生动有趣的,最后在背诵积累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进行看图编故事练习。这样,学生就经历了一个“图——文——图文”的图文阅读的全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看图写话训练过程,若能长期坚持,可将看图写话的训练做到无痕而高效。

总之,选好教材插图的训练点,并给予适当的指导,“看图写话”会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看图写话与绘本阅读相结合

课文的篇幅与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的阅读材料却是取之不尽的。绘本是第一学段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阅读材料,精美而童趣的画面,精彩而生动的语言吸引着无数学生的视线。在绘本阅读指导时,引导学生和家长关注画面的同时也要关注一些句式表达形式的积累,尤其是绘本中经常出现的格式相同的段落及句子,是学生读图时对表达最好的熏陶。

例如:在阅读绘本《小羊睡不着》时,让孩子关注并多读给孩子听“它要像小草一样甜,像花儿一样香,像夕阳一样温暖,像妈妈一样温柔……”

还有在看绘本《你别想让河马走开》时,让孩子不仅学到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用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而且还可以积累象声词鹦鹉“嘎嘎”地叫,老鼠是“吱吱地”叫。

比如:再读英国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爸爸》,我们让孩子开始欣赏“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还会走钢丝,而且不会掉下来。他敢跟巨人摔跤。在运动会的比赛中,他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这六张图片时,启发孩子写勇敢时可以用上“连……都……”、“可以”、“还……而且……”“敢”等字与词语,还可以启发孩子用先具体在概括的方法写人。再往下看“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游泳时像鱼一样灵活。我爸爸像猩猩一样强壮。我爸爸像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真的很棒!”几张图片时,可以让孩子知道人可以当作动物来写,是很形象的。接着看“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他踢球的技术棒呆了,还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真的很棒。”这几张时让孩子用“是个……也是个……”“棒呆了”写出了对爸爸的赞美之情。看《我爸爸》这个绘本,孩子学会了勇敢怎么写,还能把人当作动物写,以及先具体在概括的结构写文章。

通过绘本,带给学生的是“图”与“文”的一种表达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可以让学生们自己阅读绘本。读完之后让学生自己画、自己写,巧妙地让绘本阅读与写话结合起来,从而检阅学生阅读的情况。

三、看图写话与儿童绘画相结合

看别人画的图来完成写话练习,第一学段学生不一定能准确地抓住重点,表现细节,但如果看自己画的图,他们会表达得更有主见而真实。因而,将看图写话与儿童绘画相结合,也就是我们许多教师常做的“绘画日记”,在绘图中尝试表达,在表达中渐渐感悟表达的重点与表达出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样的写话才是学生真正想写又能写的。

写作是什么?

什么才可以用来写作?

让孩子创作一幅画,再让他们画中有话,就是一篇作文,更是无价的思考和难得的体验。

如,学完《乌鸦喝水》这一课,我问学生:如果是你的话会想到什么办法呢?我又给学生讲《第二次乌鸦喝水》的故事,听完故事后,我让学生把它画出来,有的学生还配了生动的对话。又如学生在学习了《荷叶圆圆》后,让学生们想象“荷叶是我的……”,让他们说说、画画、写写,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给美术课画的画配上几句话;或者可以用图画配合文字,记录一天生活中经历的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又如给诗配画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自由创造。

不管什么形式的画写结合,都是训练写话能力的有效方式。画是手段,说与写是目的,画、说、写三者相互联系,增强了趣味性,加强了目的性。学生无拘束地画,有条有理地说,在情趣中学习,在自由中表达。

四、看图写话与图表相结合

小学看图写话,有单幅图与多幅两种类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童真、童趣,多数以叙事为主。针对上述这些特点,不妨用《看图写话观察图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从整体到部分逐项观察、思考、想象的看图习惯。

使用“观察图表”时,应注意:一是逐步完善图表内容。图表不是一次性完整提供,尤其是起步阶段,教师依表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随着学生观察、想象、表达能力和教学目标要求逐步的提高,图表才逐步显现和走向完善。如在起步阶段,往往只要学生从图表内容中某一点或某几点来观察,不要求面面俱到。二是搞清看单幅图与多幅图的区别。单幅图中,主要搞清主画面与背景画面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想象把各部分连为一体。多幅图中,内容更丰富,主要搞清事物的推进和变化的顺序,以及前后变化之间的前因后果关系,重点关注变化中的细节差异和想象的依据。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是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将看图写话有机地与句式仿写相结合,与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与儿童绘画相结合,与观察图表相结合,不仅让写话更贴近孩子,而且能让写话训练更具有了语言实践的底色。

看图写话观察图表

 

联系电话:13008083768 (作者为大同市浑源县凯德世家小学副校长)

上一篇:叶圣陶先生教你写文章

下一篇:王俊成——师徒结对的几点反思

后台管理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晋ICP备17004643号  |   QQ:290206663  |  地址:朔州市平朔生活区单身公寓B楼217室 | 编辑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迎宾苑2#公寓516  |  电话:0349-2227755  |  
Copyright © 2024 初心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ww.chuxin.cx使用。|    点击查看网站统计 Powered by ajha.cn